欢迎光临爱体育有限公司官网!
全国咨询热线:400-123-4567
当前位置: 爱体育 > 爱体育动态 > 公司动态

机器人还是“小朋友”水平?宇树科技直面泡沫论:“炫技”是为证明能跑会跳离家庭保姆还差一个“大学”距离

时间:2025-04-15 22:51:43 作者:小编 点击:

  能辅导孩子功课、照顾老人、打扫卫生,5年使用成本相当于花费150万元请一位保姆,你会买单吗?”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第五届消博会”)现场,来自杭州的宇树科技用一组数字点燃了前来观展的消费者热情。这家因春晚扭秧歌

  在第五届消博会1号馆的中心展区,宇树科技展台前始终保持着高人气。据悉,公司带来的国内首款量产人形机器人G1和智能机器狗产品,凭借超强的互动能力成为全场焦点。

  “它能跟我握手!”“看,它在模仿我的动作!”G1展现出的流畅肢体动作和快速的交互响应,让不少参观者直呼“未来已来”。一位带着孩子前来观展的家长告诉记者:“孩子跟机器人玩得都不肯走,这体验太有趣了。”

  会场的另一端,在第五届消博会“科技消费”主题发布会后,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区大区总监林志龙被媒体团团围住,面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等多家媒体的“长枪短炮”,林志龙就“行业是否存在泡沫?”“企业频繁‘炫技’为哪般?”等热点问题一一作出回应。

  “如果一台人形机器人能完成简单家务、辅导孩子功课、照顾老人等基础工作,使用周期5年,您愿意花多少钱?”

  面对这个问题,现场有消费者先抛出“50万元”的试探性价格,宇树科技林志龙回应:“50万元,就10万块钱/年。请人可能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,爱体育APP周六周天还要休息,而机器人可以7×24小时工作,效率是人工的3倍。按这个标准折算,150万元才是合理的等价服务价格。”

  不过,他也坦言,前期不会立马就降到这个价格了,就像电动车从百万豪车向消费级市场的演变过程,机器人价格也会随着技术进步逐步下降。“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将分三个阶段推进,”林志龙表示,“首先是3至5年内的工业级应用,随后是5至7年的服务业渗透,如文旅场景等,最后才是家庭消费市场的普及。”

  他特别强调了过渡阶段的重要性:“在进入家庭之前,我们可能会看到社区共享模式的出现——扫码租赁机器人,按小时提供家政或保洁服务。”他以和无人机的发展历程为例:“10年前特斯拉售价超百万元,被视为玩具,如今都已实现平民化。机器人产业也将遵循同样的规律。”

  林志龙指出,工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是降低成本的关键,就像电动车通过B端运营积累经验一样,机器人也需要先在B端企业验证。据悉,宇树科技正在通过工业场景的应用积累经验,为未来进入消费市场做准备。林志龙预测,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的成熟,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5至10年完成从工业设备到消费产品的蜕变,实现价格“平民化”。

  针对创投圈热议的“机器人行业存在泡沫”观点,宇树科技林志龙表示,当前双足机器人行业确实存在一定“泡沫”,但这恰恰是新兴技术发展的必经阶段。

  “就像当年互联网、大数据、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刚出现时一样,外界对行业的期待往往过高。”林志龙坦言,“目前整个行业还处在‘三四岁小朋友’的阶段,但外界却期待我们已经是‘研究生’或‘博士生’水平了。”他指出,造成这种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真正了解行业的内行人太少。“大众对人形机器人的期待特别高,但是对行业现阶段的情况了解还不够深入。”但他也直言,这种“泡沫”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。

  “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,通过创业者脚踏实地地创新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,这些泡沫终将被消化。”在谈及行业发展时,林志龙表现出十足的信心,“只要坚持技术创新,机器人行业必将迎来真正爆发式增长的阶段。”

  对于近期机器人行业频繁“炫技”现象,林志龙表示,当前行业展示的各种技术突破,本质上反映了机器人技术正从幼儿期向学龄期过渡的发展现状。“现在行业就像四五岁的孩子,已经过了只会爬行的阶段,开始能跑能跳了。”林志龙解释道,“企业展示技术不是为了博眼球融资,而是要向市场证明:我们已经具备了基础能力。”

  他认为技术发展有其客观规律:“从幼儿园到小学、中学,再到大学,每个阶段都需要时间积累。要让机器人真正进入家庭服务,至少要达到‘高中’,甚至‘本科’的水平。”林志龙指出,目前行业既需要持续的技术迭代让机器人强身健骨,又需要海量数据训练来提升认知能力。

  在谈及行业发展节奏时,他也呼吁市场保持理性:“不能指望一个幼儿园‘小朋友’,现在就承担起家庭保姆的重任。技术演进需要耐心,但方向是明确的。”

  据悉,爱体育APP宇树科技海外市场占比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。林志龙表示,公司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,不会因关税问题改变发展步伐。他对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:“虽然十年前我们不敢想象现在的技术进步,但今天可以明确地说,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。它们或许还未进入每个家庭,但确实已经来到我们身边。”


工程案例